Edwin Sir 教你港股小知識:「盈喜」
香港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每年最少公布兩次業績(半年和全年),時間是會計年度結束後三個月內。有相當部分企業以12月和6月份作為結算日期,換言之每年的2月份至4月份,7月份至9月份都是業績高峰期,如果企業盈利大增,那麼上市公司往往會發布一份「盈喜」的報告。
對於盈喜通告,最權威當然要數港交所的披露易(http://www.hkexnews.hk/index_c.htm), 所有企業都會第一時間在此通告(如下圖)。當然PDF格式的文檔閱讀和資料搜集十分繁瑣和落後。其他資訊平台較好的有經濟通的網站,簡單歸納了最近數日發盈喜的企業,可惜時間追溯不夠長,也沒有歸納關鍵數據。
港股盈喜有什麼要求?《上市規則》中,對企業發出盈警或盈喜通告未有一個具體定義,只在第13.09(1)條中提到:「若公司出現預期之外的收入或虧損,並且重要及會影響股價者,便要發盈警知會股東。」按照規定,在香港上市的國家企業,預測盈利比上期至少上升50%,才能發出「盈喜」。 在歐美,盈利警告是指當公司即將宣布的業績,與預期有一定的出入,便需要向公眾交待。
此處潛台詞是發盈喜的企業並不一定是真的好,原則上公司就算跑輸同行表現,或只是靠變賣資產來“盈利”,也可以發盈喜通告,真偽幾乎只能看公司管理層的節操。因此投資者面對的第一個難點就是如何辨別。要想看全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通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若剔除細價股甚至只看權重股(如恆指成分股或國企成分股),將可以節省投資者95%的時間。例如把選股範圍縮窄到恆指成分股中的50只,那麼今年年中公布盈喜的只有五家,包括吉利(175),招商局港口(144),新鴻基(86),中石油(857),中國聯通(762)。
盈喜是好事,但高追不一定會有好結果,尤其是第二天出現高開後再追,股價往往出現的是回調而不是上漲。以新鴻基(86)為例,7月21日盈喜通告發布後,次日股價高開超過5%,稍微上漲後卻一直回調 (見下圖)。因此雖然理論有獲利空間,實際值搏率其實不大。更好的買入可能是把盈喜的消息消化之後再買進,這樣反而具備更安全的防守邊際。
簡單概括, 並不一定要急著在盈喜後第二天就買相關的個股,而是等好消息消化後再等合適的機會買便宜貨。
但如果是真的績優股,上述策略可能會導致無法買入,因此也有一些投資者會觀察第二天是否能夠高開高走,比如招商局(144)7月14日公布盈喜後小幅高開上漲,反應市場情緒偏向樂觀,第三天再去買反而是更好的時機。
所以如果盈喜的利好連一個交易日都無法持續(高開低走),那麼回調的可能會更大,“慢半拍”再炒盈喜,或許能找到更低的買點。相反如果利好熱情能夠在第二天延續(高開高收),再入場雖然犧牲了部分利潤,但也提升了值博率。
股票投資必須時刻思考風險與回報的關係,有時“慢半拍”進場,反而有助提升勝率。
你都想利用「財富金三角」策略,達到「年年買層樓,十年賺一億」?
那麼我誠意邀請你來我精心設計的1天課程,
我有信心當天會給你很多很多啟發。
1天內極速掌握我師父智富爸爸Allan Sir多年心得總結的「財富金三角」策略:
認識輕鬆提升收入10倍的方法;
借助股票市場獲得買樓資金;
透過房地產賺取穩定現金流。
當天我,【股海救星Edwin Sir】,也會分享自己的獨家股票投資心法。
立即把握早鳥優惠
學費幾錢? 幾時開課?
跟Edwin Sir學習更多:https://www.edwinsir.com/